1 、3.4.1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结构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避免过多的外伸、内凹,以防止地震时产生大的震害,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在立面体型上宜简单,均匀变化,避免过多外挑内收,避免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对抗震极为不利。
2、 结构体系的要求: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要有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和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
3、 楼电梯间对楼板产生较大削弱,布置时尽量避开端角和凹角。如果设计为纯框架结构,则楼电梯井一般不宜采用钢筋混凝土井筒。剪力墙井筒有极大的刚度,在纯框架结构中,一旦设了剪力墙,地震力几乎全部集中在井筒上,地基也不好处理。
4、高层建筑不宜错层,将层高不同的两部分合在一座建筑中,对抗震非常不利,应采用防震缝分开为两座单独的建筑。主楼与裙房关系要明确,分,要分得彻底(设防震缝);合,要联合得牢固,不宜采用主楼挑牛腿支承裙房屋面梁的方案,如果只考虑防震而无需考虑沉降时,主楼与裙房之间可不设防震缝。
5、 当主楼与裙房用沉降缝分开时,主楼基础的有效埋深只能从裙房地下室底板顶标高起计。,如果主楼、裙房基础标高相同,则主楼有效埋深为零,地震时将无侧限,所以主楼基础应加深1~2层以取得有效埋深。当地下室周围有连续短墙连接地下室墙与采光井挡土墙以形成侧限。
6、 在框架截面设计时,为保证框架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内力必须调整,保证柱的承载力大于梁;受剪承载力大于受弯。一级框架按实配钢筋反算;二级框架可利用系数调整。
7、 在框架结构中,角柱的受力不利,为抗震安全,角柱的用钢量要适当增加。
8、 异型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比普通框架差。用于7度设计、10层以下的建筑。
9、 可用高强混凝土可柱截面的减小。
10、剪力墙部截面面积控制在底层楼面面积的5%~6%,剪力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最小墙肢截面高度为500MM。
11、剪力墙结构刚度过大,周期过短,地震力偏大,可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剪力墙结构的刚度:1)优先采用6~8M的大开间方案减少剪力墙数量;2)减少剪力墙厚度;3)加大洞口宽度和高度,减少连当月截面;4)大墙肢用施工洞分为小墙肢。
12、剪力墙中的连梁跨度小,截面高度大,刚度过大,可采取如下措施控制连梁的刚度:1)加大洞口宽度和高度;2)考虑地震中允许连梁开裂,采用刚度折减系数β,β最小值为0.55。3)弯矩、剪力一般在中部楼层连梁最大,上、下层较小,所以可将中部楼层连梁弯矩、剪力调幅20%;
13、在地震作用下,墙肢端部钢筋是主要受力钢筋,由偏压、偏拉计算决定,当计算配筋时,交汇区域内尽量多配。
14、框架剪力墙是主要抗侧力结构,承担大部分地震力,剪力墙数量不能过少。剪力墙布置按均匀、分散、对称、周边的原则,优先布置在楼电梯间、恒载较大处、平面变化处和端部附近。防震缝两侧不要同时布置剪力。
15、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数量少,受力大,是抗震的主要构件,边框梁柱是墙在平面外加劲肋,使墙可以避免平面外屈服。
16、为保证地震时框架的安全,必须将框架承担的剪力予以放大。
17、筒体结构外筒采用密柱框筒时,为形成底层大入口,须通过转换层扩大柱距。
18、筒体结构层数多,高度大,整体性强,因此在顶部设置刚度很大的环梁对加强结构空间受力,减少结构侧移,提高抗震能力起很大作用。在中部楼层设置内外筒之间的刚性大梁,形成加强层。
19、设置转换层,目的是在建筑物的内部形成大空间,或在外围形成大入口,因此或多或少会使下层刚度削弱,对抗震不利。塔楼的转换层宜设在裙房的屋面层,并加大屋面梁板的尺寸和厚度。
20、减少偏心避免转换梁受到大的扭矩。
21、不宜采用梁搭梁的方法形成间接传力,必须直接支承。无柱支承的悬空剪力在地震中非常容易破坏。我国现行剪力墙抗震设计至少有四方面的不足。
第一,设计方法为基于承载力的抗侧力设计。震害和试验表明,建筑结构的倒塌,主要是由于结构构件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小于所需的能力,而基于承载力的设计并不能保证剪力墙达到预期的塑性变形或延性要求。
第二,剪力墙的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是以低轴压比剪力墙的试验研究为依据的。
第三,没有对剪力墙规定轴压比限值。剪力墙和柱都是重要的抗侧力竖向构件。剪力墙是片状构件,受力性能不如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比柱严。
第四,边缘构件的配箍量,只取决于是否加强区及抗震等级,与墙的受力状态无关。低轴压比墙出现受拉裂缝在前,压混凝土压酥在后,有比较多的斜裂缝,且开展较充分;高轴压比墙先是压区混凝土压酥剥落,破坏前才出现受拉裂缝,但没有开展。低轴压比墙端部纵筋先受拉屈服,而高轴压比墙端部纵筋先受压屈服。低轴压比墙屈服后的力-位移骨架线的水平段长、稳定,位移延性比超过5;高轴压比墙达极限承载力后承载;和迅速下降,骨架线没有水平段,位移延性比不到3。低轴压比墙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而高轴压比墙的耗能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