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操作
1.接线操作
题目一:模拟双控灯接线
题目二:模拟单控日光灯接线
题目三:模拟分控插座接线
题目四:三相电动机点动电路接线
题目五:三相电动机自锁电路接线
2.排故操作
题目一:模拟双控灯接线
题目二:模拟单控日光灯接线
题目三:模拟分控插座接线
题目四:三相电动机按钮联锁正反转
注意零火线的位置
电工仪表使用(20分,5min)
万用表
(1)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有关的使用说明书,熟悉电源开关、量程开关、插孔、特殊插口的作用. 2)将电源开关置于ON位置。
3)交直流电压的测量:根据需要将量程开关拨至DCV(直流)或ACV(交流)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V/Ω孔,黑表笔插入COM孔,并将表笔与被测线路并联,读数即显示。
4)交直流电流的测量:将量程开关拨至DCA(直流)或ACA(交流)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mA孔(<200mA时)或10A孔(>200mA时),黑表笔插入COM孔,并将万用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即可。测量直流量时,数字万用表能自动显示极性。
5)电阻的测量:将量程开关拨至Ω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V/Ω孔,黑表笔插入COM孔。如果被测电阻值超出所选择量程的最大值,万用表将显示“1”,这时应选择更高的量程。测量电阻时,红表笔为正极,黑表笔为负极,这与指针式万用表正好相反。因此,测量晶体管、电解电容器等有极性的元器件时,必须注意表笔的极性。
(2).使用注意事项
1)如果无法预先估计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则应先拨至最高量程挡测量一次,再视情况逐渐把量程减小到合适位置。测量完毕,应将量程开关拨到最高电压挡,并关闭电源。
2)满量程时,仪表仅在最高位显示数字“1”,其它位均消失,这时应选择更高的量程。
3)测量电压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并联。测电流时应与被测电路串联,测直流量时不必考虑正、负极性。
4)当误用交流电压挡去测量直流电压,或者误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交流电压时,显示屏将显示“000”,或低位上的数字出现跳动。
5)禁止在测量高电压(220V以上)或大电流(0.5A以上)时换量程,以防止产生电弧,烧毁开关触点。
当显示“ ”、“BATT”或“LOW BAT” 时,表示电池电压低于工作电压。
2.钳形电流表
1)在使用钳形电流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弄清是交流还是交直流两用钳形表。
2)被测电路电压不能超过钳形表上所标明的数值,否则容易造成接地事故,或者引起触电危险。
3)钳形表每次只能测量一相导线的电流,被测导线应置于钳形窗口中央,不可以将多相导线都夹入窗口测量。
4)钳形表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再决定用哪一量程。若无法估计,可先用最大量程档然后适当换小些,以准确读数。不能使用小电流档去测量大电流。以防损坏钳型表。
5)钳型表钳口在测量时闭合要紧密,闭合后如有杂音,可打开钳口重全一次,若杂音仍不能消除时,应检查磁路上各接合面是否光洁,有尘污时要擦拭干净。
6)由于钳形电流表本身精度较低,在测量小电流时,可采用下述方法:先将被测电路的导线绕几圈,再放进钳形表的钳口内进行测量。此时钳形表所指示的电流值并非被测量的实际值,实际电流应当为钳形表的读数除以导线缠绕的圈数。
7)维修时不要带电操作,以防触电。
3.钳形电流表
摇表又称兆欧表,是用来测量被测设备的绝缘电阻和高值电阻的仪表,它由一个手摇发电机、表头和三个接线柱(即L:线路端、E:接地端、G:屏蔽端)组成。 摇表又称兆欧表,其用途是测试线路或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首先选用与被测元件电压等级相适应的摇表,对于500V及以下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应使用500V或1000V的摇表。对于500V以上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应使用1000V或2500V的摇表。
2)用摇表测试高压设备的绝缘时,应由两人进行。
3)测量前必须将被测线路或电气设备的电源全部断开,即不允许带电测绝缘电阻。并且要查明线路或电气设备上无人工作后方可进行。
4)摇表使用的表线必须是绝缘线,且不宜采用双股绞合绝缘线,其表线的端部应有绝缘护套;摇表的线路端子“L”应接设备的被测相,接地端子“E”应接设备外壳及设备的非被测相,屏蔽端子“G”应接到保护环或电缆绝缘护层上,以减小绝缘表面泄漏电流对测量造成的误差。
5)测量前应对摇表进行开路校检。摇表“L”端与“E”端空载时摇动摇表,其指针应指向“∞”;摇表“L”端与“E”端短接时,摇动摇表其指针应指向“0”。说明摇表功能良好,可以使用。
6)测试前必须将被试线路或电气设备接地放电。测试线路时,必须取得对方允许后方可进行。
7)测量时,摇动摇表手柄的速度要均匀120r/min为宜;保持稳定转速1min后,取读数,以便躲开吸收电流的影响。
8)测试过程中两手不得同时接触两根线。
9)测试完毕应先拆线,后停止摇动摇表。以防止电气设备向摇表反充电导致摇表损坏。
10)雷电时,严禁测试线路绝缘。
急救知识
1.灭火器使用(10分,5min)
2. 人员急救(20分,5min)
1